今天是2023年11月30日 星期四
首页 > 论文数据 > 经济财政 > 碳排放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计量识别与政策含义

碳排放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计量识别与政策含义

张恩英 孟凡军

  

摘要:优化能源消耗结构,实现工业低碳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本文运用IPCC方法核算中国各地区2005-2020年的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并利用Kaya-LMDI模型将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分解为能源结构、工业能源强度、工业经济规模和工业从业人员规模四种驱动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STIRPAT模型分析工业碳排放驱动因素在不同经济地区影响作用的差异.研究发现:目前中国工业二氧化碳减排效果显著,但仍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碳排放在地理分布上集中于华东与华南地区,存在不均衡性,其他地区也存在协同化或多极化的碳排放格局;且各因素作用效果差异明显,工业能源强度对碳排放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工业经济规模随着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将逐渐实现对碳排放的脱钩效应,能源结构优化程度存在空间异质性,结构性减排将是未来的主要减排方式;提高能源消耗技术水平、推动能源结构体系的低碳转型是未来协同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碳达峰"的主要路径.
学术争鸣 发布观点
扫一扫 关注我们